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个谐星让我哭成狗

罗绮薇、麦旋风 正點观影 2022-03-17


奥利给!


在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中,中国队共获得了207枚奖牌,蝉联五届残奥会金牌榜、奖牌榜第一,真让人热血沸腾!


96金60银51铜,每一块奖牌掰开都有血有汗。


而最近恰好有一部和残奥会主题相关的电影上映,取材自残奥冠军苏桦伟的真人真事,并由吴君如主演监制。


不开玩笑,看完之后彻底破防,暑期档在电影院欠下的眼泪都给“还”回去了!


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部电影吧~



妈妈的神奇小子



与很多体育题材的电影不同,《妈妈的神奇小子》是从残奥会冠军苏桦伟的母亲视角切入。


影片讲述的是“神奇小子”苏桦伟在母亲的帮助和鼓舞下,从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的残障儿,变成多次夺得残奥会冠军,并打破世界纪录的田径运动员的故事。



虽然这个题材自带泪点,且比较小众,但这部电影的处理方式很高级,并没有为了催泪而催泪,而且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母爱,比春节档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更让人动容的母爱。



小时候的苏桦伟,因先天罹患溶血性黄疸病,且由于黄疸上脑,进而导致了脑痉挛、只剩下一两成听力、口齿不清、走路慢于常人等一系列综合症。


虽然儿子先天残疾,但苏妈(吴君如 饰)并没有放弃。


在多次寻医未果后,她一边努力接受现实,一边努力拉扯儿子长大。



在心理教育上,她教儿子学会自尊。


比如,当士多店老板可怜苏桦伟想请他喝汽水的时候,苏妈直言拒绝,以最坚定的姿态告诉儿子何为尊严,不能轻易被他人看轻。



在素质教育上,当她发现儿子的运动天赋过人时,她果断地带着儿子去残障人士田径队报名,并且每天不辞劳苦地陪儿子练习,风雨无阻。



或许“老天有眼”,又或许是“老话应验”,上帝虽然关了一道门,但会开一扇窗。


苏桦伟的命运亦是如此。


虽然他先天残疾,“输”在了起跑线,但是凭借天赋和努力,他后来居上,追了上来,甚至“追”出了好几个冠军。



虽然和其他体育题材的电影相比,这部电影并没有很多热血沸腾的画面。


但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该有的燃点、泪点、笑点它皆有。


而且从每个生活化的场景出发,其实更能勾勒出每个运动员获得荣誉背后的努力和不易。



毕竟生活不是偶像剧,没有那么多的“爽文”剧本,真实和真诚才是最能打动观众的“密码”



除了能打动人,一部好的电影往往能让观众进行反思。


这部影片是基于残障运动员苏桦伟的真实故事改编,它的背后反映了很多残障运动员的困境。



比如影片中有提到残障运动员的奖金并不高。


片中,苏桦伟每个月只有三千块的政府补贴,这对于生活拮据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。


所以在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中,即使是世界冠军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,当起了速递员。



毕竟一刹那的光辉并不代表永恒,再热爱自己的梦想,也需要恰饭,也需要面对现实。



影片以苏桦伟的故事带出了残障运动员的困境:保障度不够,关注度不够,难以“同工同酬”。


在“什么红拍什么”的商业漩涡里,还有人能沉下心来为残障运动员的困境发声,实属难得。



除了呼吁大家关注残障运动员的现状,影片的另一主题“母爱”也让人为之动容。


电影里用了很多的篇幅来描绘“神奇小子”苏桦伟背后的女人——苏妈。



她很好地诠释了“女子本弱,为母则刚”这一句话。


作为残障人士的母亲,她承受的和付出的远远比常人多。



苏桦伟小时候,她夜以继日地照顾着儿子。苏桦伟长大后,她又要为了儿子以后的生活担忧,替他安排退役后的生活。


她的一生都在为儿子而活,甚至可以说她是用自己成就了儿子的梦想。



但人嘛,都是情感动物,也总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,苏妈也试过。


或因日操夜劳地照顾儿子积压太久,或因儿子不见了几千块的助听器情绪暴发,在长期高压的生活里苏妈也有崩溃的时候。


她试过将还不会走路的儿子放到碎布机的传送带中,逼迫儿子站立行走,并朝他喊道:“你不走,我们就一起去死。”



她也曾在和儿子的争吵中“气急败坏”地说:“你天生是残废的,没人会怪你,人家只会怪残废的母亲。”



有爱有怨,不是完美的母爱但却很真实,这也是电影极具说服力的原因之一。



而能将残奥冠军母亲性格中的多样性演得如此鲜活的人,竟然是“大笑姑婆”吴君如,这让我既觉得出乎意料,又觉得是情理之中。


提起吴君如,相信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就是常在“无厘头”的香港喜剧电影里出现的“丑女”。



但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,很多人提到“港风女星”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一些风华绝代的佳人。


像李嘉欣、邱淑贞、林青霞、王祖贤等无一不是倾国倾城的美人。


可因为“丑”而被人记住的,却只有吴君如一人。



不是美人,也不是香港小姐,单单凭靠自己的演技,在香港演艺圈占据“一席之地”的她,还因屡次“扮丑”和“浮夸”的造型,甚至被称为是“女版周星驰”。


不过吴君如并不满足于此,她也不想当一辈子的“谐星”。


所以她一直在拓宽自己的戏路,尝试不同的角色。



像她在“转型之作”《岁月神偷》里扮演辛辣直率的罗太太,把市井妇人的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,就打破了很多观众对她固有的认知。



虽然只要演技过硬,这种担心就纯属多虑,但吴君如确实有过怀疑自己的时候。


她曾在采访中自己提到,她也会担心观众一看到自己就会笑,甚至看到自己哭的时候也在笑,所以也犹豫过要不要接《岁月神偷》的剧本。



但事实证明她的犹豫是多余的,因为她是个实打实的“演技派”。


再加上这部电影里所塑造的苏妈,可以说吴君如演“活”了每个市井生活里的母亲。



其实除了挑战不同戏路,年过半百的吴君如也做过很多不同的尝试。


比如在这次的电影中,吴君如除了是主演,还是监制。


而几年前,她也尝试过“北上”当导演,还执导了《妖铃铃》。



只不过不知道是因为“新手导演”的缘故,还是因为北上“水土不服”,这部片子有点“翻车”,当时很多人还以为吴君如也要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

但这一部影片的口碑回升,又让人重新开始相信吴君如。



除了得益于好的剧本和好的演员,这部电影“叫好”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港产片本土化制作的功劳。


在“港片已死”的论调中,香港电影的发展的确大不如从前,但是仍然有很多好的作品孵化诞生。


除了这部关注残障运动员的电影,近几年来的港产片似乎也掀起了关注“边缘人”的浪潮。


像之前郭富城、杨千嬅主演的《麦路人》,讲述的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每晚在大型连锁快餐店借宿的故事。



还有余文乐、曾志伟主演的《一念无明》,以一个家庭的悲剧来描绘社会对躁郁症的漠视与不友善。



很多这种立足于香港本土故事的小成本制作,虽然票房成绩不能与大制作相媲美,但胜在能打动人,能够下沉到市井生活,引起更多的共鸣。



虽然在更新迭代的浪潮裹挟下,港产片在华语影坛的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而且在技术带不动和资金跟不上的双重困境下,港产片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,但其实港产片讲故事的能力却一直不容小觑,只是很多时候受限于前两者的困境,导致很多质量佳的剧本无法挣脱桎梏,最终毫无水花。



不过,也能感受到大家正在努力挣脱这个困境。


无论是像吴君如这样谋求转型的演员,或者是很多到内地发展的艺人,甚至是现在的某些港产片,能看出都在积极谋“变”。


毕竟不变真的就要被“后浪”拍在沙滩上了。


虽然在谋求转型的道路上有的会撞的“头破血流”,有的会撞的“全盘皆输”,但肯变,已经是在进步。



无论是这一部走“温情牌”的“神奇小子”,还是暑期档有“回光返照”迹象的动作片《怒火·重案》,能够感受到港产片在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一点点地进步。


虽然没有人会知道港片未来的走向会是如何,但只要还肯“谋变”,还有人在坚守,港片就会“不死”。



正如影片中的苏桦伟所说一般:“虽然天生比别人慢,但是只要不放弃,终能从后面追上来。”


撰文:罗绮薇、麦旋风微信编辑:刘芳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